English

爱因斯坦的多元张力真理观

1998-04-10 来源:光明日报 李醒民 我有话说

爱因斯坦对“真理”概念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他说:“‘科学的真理’这个名词,即使要给他一个准确的意义也是困难的。‘真理’这个词的意义随着我们所讲的究竟是经验事实,是数学命题,还是科学理论,而各不相同。”爱因斯坦在这里实际上已隐含了其真理观的多元张力的哲学特征。

爱因斯坦相信“真理是离开人类而存在的”,且“具有一种超乎人类的客观性”。他认为,“‘真’这个词,习惯上我们归根结底总是指那种同‘实在’客体的对立关系”。物理学家要弄清“关于几何学定律是否真”,这就“必须把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同自然界的客体联系起来”。他还指出,科学理论“只是某种近似的真理”,“自然规律的真理性是无限的”。这一切,都落入实在论真理观的范畴内。

爱因斯坦的经验论的真理观在于,他承认理论成立的根据是“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我们陈述的‘真理’内容”就建立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同我们的感觉具有‘对立’关系”之上。他断定“唯有经验能够判定真理”,尽管这样做不会是容易的,他还提请人们注意:“真”和被验证这两个概念在语言上的亲缘关系的基础,在于其本质上的关系,而不应仅仅在实用的意义上加以误解。

爱因斯坦虽然基本上把“真(理)”视为理论与实在或经验的符合或对应,但他并未否定关于“数学命题”的真理的问题;他在承认几何学命题“具有纯粹形式内容的逻辑上正确的命题”时,也在“有局限性”的意义上承认其“真理性”。作为一个温和的形而上学者,爱因斯坦相信:“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在经验到的实在中体现出来,但是根据建立在一些具有最大简单性前提之上的概念体系,能够‘理解’所有感觉经验的总和”,其根据在于“物理上真的东西”和“逻辑上简单的东西”“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所以爱因斯坦把内在的完美这个合情合理的标准作为评价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尺,并依据广义相对论的“逻辑简单性和‘刚性’”而对它的真理性深信不疑。不仅如此,爱因斯坦的理性论的真理观还体现在下述的1951年所写的短笺中:

真(理)是我们赋予命题的一种质。当我们把这个标签赋予一个命题时,我们为演驿而接受它。演绎和就一般而言的推理过程是我们把一致性引入感知世界的工具。标签‘真的’是以把这个意图作为最佳意图的方式被使用的。

爱因斯坦的约定论的真理观认为,思维是概念的自由游戏,但只有在这种游戏的元素和规划被约定时,才谈得上“真理”概念。例如,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直线与刚体杆相对应,就可以谈论它的命题真理性。就物理学而言,理论多元论(对应于同一经验材料和复合可以有几种理论)的现实也要求在同样为真的理论中作出选择,这里也有约定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意义整体论表明,命题是从它所属的体系的内容中获取意义的。同样,正确的命题也是从它所属的真理内容中取得其真理性的,而体系的真理内容则取决于它同经验总和的对应。他还提出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论断:只有考虑到理论思维同感觉经验材料的全部总和的关系,才能达到理论思维的真理性。

综上所述,爱因斯坦的真理观不仅有传统的真理符合(对应)论和真理融贯(一致)论的成分,也有新创的真理评价论(内在论的真理观)和真理整体论的要素,它融入了爱因斯坦多元哲学思想的积极因素,在必要的张力关系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与微妙的和谐。如果说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多元张力哲学在实践中的集中显现的话,那么他的真理观则是其多元张力哲学在理论上的展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